亲子沟通和孩子聊天的正确姿势 家长会用哪些方法与孩子交流?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143 阅读

亲子沟通和孩子聊天的正确姿势

家长会用哪些方法与孩子交流?

家长会用哪些方法与孩子交流?

我们家有四点,第一点就是饭桌上不说成绩不好的事情,第二点在放学回来的路上,我会问他学校当天发生的好或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我会给他分析,让他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学会思考问题,第三点就是每个星期六,有一个家庭小会议,总结这一星期好和不好的表现,第四点就是有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开开心心的,不会压抑的生活

如何跨年龄和小孩子有效沟通?

你好,很赞同你的观点“跨年龄和小孩子有效”沟通。
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说过,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学会去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产生共鸣,恰如其分地评价孩子……而做到这些的前提就是要你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
回想自己的育儿失误就在于没“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在孩子身上总想贯彻大人的意愿,孩子不听就是不听话、不对。孰不知,罔顾孩子的世界,就像盲人摸象般推断孩子的心理,孩子自然不服你,要抗争。太多遗憾,只能在孙子身上引以为戒,来补救了。归拢一下,在此例举一二我们与我家宝宝沟通的尝试,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路。
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在家庭教育中,孩子居于主体地位,家长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家长的教育是不是有效,主要看孩子愿不愿意接受,这是产生效果的前提。
我们的家教常常起始于家长自说自话地对孩子定标准、提要求,终结于孩子听家长的话、按家长的要求去做,然后达到家长所定的标准。总之,一厢情愿似的操作,不顾孩子的意愿,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孩子自然难以接受,他会不听,也不会去做,会跟你对着干或消极应对。纵使你的愿望再好,你认为的做法再对,也是枉然。
家长要做到眼里有孩子,蹲下来,多了解孩子,肯定孩子,接纳孩子。你的想法得到了孩子的认同,教育才会开始生效。没必要让孩子一味听你的,而是应该让孩子告诉你他的想法,让我们帮他把把脉,提提意见,这样的良性亲子关系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如果孩子的主意经常被家长否定、想法经常被打压,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遭遇。孩子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开始与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连接,他有需求会哭,妈妈会给与满足。被满足、被爱,使他感到了自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逐步有了自我意识,后续还需要不断地被爱、被认同,才可以建立起良好的自我认同感与自信心。所以:
一定要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意愿。我们应该做到了先了解孩子的想法,再审视他的想法,在认可孩子想法合理性的前提下,除了涉及安全、道德问题要态度坚决制止外,允许他坚持己见,按他自己的意愿去做。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有主见的人,那么从小就要倾听他的想法,尊重他的选择,而不是让他处处听家长的。
这时候家长最好不要用否定的态度、制止的方法,如果家长总说这不行、那不对,孩子认为反正不被允许,我怎么都不对。孩子就会跟你对着干,甚至还更来劲儿了。
要知道,如果家长说“可以”的时候多,说“不行”的时候少,并且说话算数,你在孩子面前就有权威,孩子就乐于服从。这也是我们带宝宝的一条经验。
试问:我们感受过多少台湾作家龙应台笔下:孩子慢、出错、不停地问、闹、恶做剧……听到那些生命成长的声音了吗?感受过多少倾心陪伴孩子的喜悦与富足呢?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读新近出版的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金伯莉·布雷恩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让我们又一次深刻认识到关注孩子情感的重要性。
“情感引导”的核心理念是:最能够塑造孩子良好行为的根本保证是深厚的亲子关系。父母能与孩子建立一生的亲密关系,是成功育儿的基础,也是孩子幸福成长的基石。
“情感引导”是充满关爱的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爱孩子,你就能站在孩子的视角看待孩子的世界,就容易理解孩子的行为,也更能认可孩子,能给予孩子家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关键是亲子间的这种亲密关系能够得到孩子的合作。
现在的年轻父母经受了自己的成长苦痛,更乐于接受这种合情合理的育儿方式。我观察孙子与父母的关系是那么亲密,父母带娃爱意满满,对于孩子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对孩子该限制的绝不轻易放弃,一般不会情绪化。宝宝也很乐于接受父母的指导,整天快快乐乐的。
努力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想办法引导孩子,把这些事情做好甚至做精,争取每天有一点尝试。近日,我家宝宝特别喜欢跟家长做“××与人”的游戏,比如“恐龙与人”、“小熊与人”。在游戏的过程中有对话和动作,有情节。动作模仿该动物的特点,对话在家长引导下让孩子多说,情景描述和情节设计尽量让孩子想象发挥,有卡顿或难以表述时家长再接上。
孩子玩得很投入,调动起从图画绘本、手机视频、天猫精灵播放的音频中获得的相关知识信息储备,精彩频频出现,令家长惊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创造性运用能力。
一些家长抱怨带娃辛苦。当然如果你把精力用在规范孩子的行动和让孩子听从你的要求上,跟他较劲,那肯定会使你身心俱疲。可是,如果我们努力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想办法引导孩子,把这件事情做好甚至做精,每天有一点尝试。试想日久天长对孩子的推动该有多大呀!
以上从理念方面谈得较多,主要是想能为提问者提供一些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
如能帮到你,万分欣慰。@生命的无限潜能 ,阅读拙作并提宝贵意见。
(插图源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