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书评链接怎么找
怎样在豆瓣打分?
怎样在豆瓣打分?
1.打开豆瓣。
2.点击“搜索”框。
3.输入你想要打分的影视或图书,出来之后点进去,我这里用红楼梦举例。
4.点击“在看”或者“看过”。
5.选择打分,点击“确定”即可完成打分了。
豆瓣上怎么看自己的评分有没有用?
登录豆瓣,点击我的,查看里面的评分,只要里面有你评分过的剧目,那么这个评分就是有用的。
豆瓣是怎么评分?
1打开豆瓣,点击底部的书影音,点击顶部的搜索栏
2输入需要评分的电影,打开该电影
3点击看过图标
4出现菜单后,点击想要的星星评分,可以输入内容,点击确定
5如图所示,已经完成豆瓣评分了。
哪里可以看小说的豆瓣评分?
小说的豆瓣评分在哪看
在豆瓣读书,手机客户端豆瓣里,书影音里也可以
从哪里可以看豆瓣评分?
有的电影国外会比国内早上映,所以有的人会先看到(还有的电影就是根本没在国内上映,谈不上宣传了,也就没机会看到),另外,一些同步上映的电影会有试映的,还有就是制作方内部人去评分吧,我了解的就这样。
想看最好的影评去哪看?除了豆瓣你还知道吗?
想来还是豆瓣好一点,还有就是时光网,毕竟还是小众的了。
前几年来时光网的改版做的不尽人意,一些改变没得到用户的认可,伤害了很多拥护的感情,导致用户流失。本来很喜欢的群组渐渐被弱化,以及个人主页向微博靠拢,一句话短评也基本毫无意义,根本拉不起社交。
时光网最突出的就是电影资讯了,电影准备前期、拍摄中期、上映后期的新闻全部涵盖,国内外的电影一应俱全,这是豆瓣所没有的。
豆瓣是文艺青年聚集地,豆瓣倡导的是兴趣,时光网是专业,两者主旨是不一样的。所以豆瓣的电影评分、影评都更接近普通人的审美,更易引起评论交流。
如何拆解一篇优质书评文章?
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头条的书评,影评就如雨后的春笋一般,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书影评更容易获得“青云计划”的青睐。
先说说我自己吧,我有稳定的工作,写文章都是忙里偷闲挤出时间来写,所以我写文的频率很低,尤其是一旦家里遇到什么事,我甚至半个月都写不了一篇。
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有更多的碎片时间去寻找自己的写文方向,我把我所在领域的文章类型分做六大类,分别是:观点类、散文类、成长类、人物类、书评和影评。
目前为止,除了散文类以外,其他5大类我都已经拿过青云,为此我也写了一份专栏,有兴趣的伙伴可以看一看。
如果要我按照难易做排序,我会把“成长类”放在难度第一,然后依次是人物类、散文类、影评、书评、观点类。
其中观点类的文章定位最模糊,准确来说,它存在于其他五种类型当中,唯一的区别是,观点文不需要过多的知识增量,更加讲究逻辑性和稀缺性。
除此以外,这六大类的文章类型是可以互通的,也就是说,可以以书评的格式写一篇成长类文章,也可以以影评为基础,写一篇人物类文章,我之所以尝试多种类型,除了不愿意将自己的写作之路局限,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将他们融汇在一起,这样我将来写文章,会更加的轻松。
在我为数不多的青云中,书评是占大半的,相对来说,我更有心得一些。
那么如何拆解一本书,并写一篇甚至多篇优质的书评呢?
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三个思路:
①:以书为画,从人物、情绪、行为、性格、经历、矛盾等等入手,想象一本书就是一幅画,首先你要确定它的基调,它是山水画,还是肖像画,还是油画?你为什么这么觉得?有什么依据?在论证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②:以书为房,从房顶到地板,从前门到后院,从墙内到墙外,从近看到远看,这栋房子为什么建在这里?有什么好处?是偶然的碰巧了,还是有心而为的?房子的材料是木制的还是钢筋混凝土的?为什么这么选择?和平常建房有什么不同之处?
而在书中,就要问自己,人物与情节,人物与人物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不是可以规避一些问题?最后又为什么没有成功规避?然后利用其他任何知识或观点去给它一个合理的结论。
③:以书为影,可以理解成电影,也可以理解成影子,试着去找它变化的规律,比如光线变化对它造成的影响,比如人为对它造成的影响,是它自身的问题多一些,还是外界的问题多一些?它前后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环境、温度等等是不是也对它产生了影响?
运用到书中,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些叙述形式的?是幽默、冷静、批判、暗讽,还是其他的文学形式?作者本人的经历是不是对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运用以上三个思路,任何一本书都可以写出至少三篇文章,关键在于思考,做一个“有心”的人。
其实,我通常不叫它“拆解”,我把它叫做“找线”,我写的是某个人,某件事,某个时间和空间线内所发生的事,分析其中原因,说出自身的感悟,是顺藤摸瓜的事,不是七零八落的“拆”。
最后,我还是提醒大家,青云不是终点,甚至都不是起点,它最多只能是过程中的一个风景,过份追求青云,最后也会被它束缚。
如果你有兴趣了解更多文章类型,欢迎进入我的主页,添加我的个人专栏,希望可以对你有一些帮助。
感谢阅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