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方法或原则 事数君斯辱矣总结交友原则?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303 阅读

交友方法或原则

事数君斯辱矣总结交友原则?

事数君斯辱矣总结交友原则?

《论语里仁篇》中。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受到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子游的这段话,把怎样进谏君主,怎样与朋友相处的道理讲的很清楚明白。人与人之间太过亲密和太过疏远都不是最好的。正确的相处之道,是保持恰当的距离,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论对方与你的关系多亲近,也要给对方留有私人空间。这样对双方都有利。
二千多年前子游的话,今天读起来,仍觉受益非浅。

理想中的朋友特点和交友原则?

朋友贵在真诚。
理想中的朋友要坦诚相待,不虚伪、不敷衍,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对方面前。
交友原则:传递正能量,相互成全、共同成长!

交友规则及注意事项?

规则:
(1)品德高尚的人可以交朋友。德高望重的长者和老师,当然也有年纪相当的同龄人,他们品质像是一面镜子能够让我们看到自身的缺点和瑕疵,他们的正直、善良和无私是我们道德的典范和做人的指南.多和这样的人交往,会使我们的人生态度更加正面和积极,自然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2)志趣相投的人可以交朋友。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因为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会有更多的话题和乐趣,在前进的道路上自然也会、相互扶持,能够相伴走过风风雨雨,这样的人不是知己又是什么
(3)地位较高的人可以交朋友。说他们位高权重也好,说他们有钱有势也罢,总之,一般这样的人比我们的地位要高,我们需要认识和结交.必要的时候,他们会比一般的朋友更能起到贵人的作用,给予我们提携和帮助.不要害怕背负攀高枝的罪名,你只要交的不是坏人、没有作奸犯科,自己又行得正走得直,那就没有什么不安的.有地位的人也是人,干吗瞧不起人家呢
注意:
(1)背后使坏的朋友不可交。这种人是小人,应该避之唯恐不及,更别说去结交了.只要你得罪或是妨碍了这样的人,你就等着背后的冷箭吧.所以对会在别人背后造谣生事、耍心机的人还是不要招惹为妙。
(2)搬弄是非的朋友不可交。

用自己的话说说孔子对待交友的主张?

  孔子的择友原则与方法
1、“无友不如己者”,“道不同不相为谋” 对于孔子“无友不如己者”(《学而》)这句话,学术界的解释有分歧。
有人译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为友。这与孔子的整体思想有抵触,似不妥,此处的“不如己”训为“不类己”较善,引申为“与己不同道”之意,与孔子的:“道不同不相与谋”(《卫灵公》)意思相近。在择友标准上孔子注重的是“志同道合”,朋友要“合志同方营道同求”共弘儒家之仁道,这是由交友的目的所决定的。孔子鄙视那些追求物质利益,为求食禄而向滨人,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朋友有“损”“益”两种类型,孔子是主张交益友的。古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与君子或小人交友结果是不同的,与前者受益,与后者受损,择友不可不慎。那么,何为“益友”,何为损友呢?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便佞,损矣。”(《季化》)这主要是从个人品质的高低上区分益损的。三类益友是指:正直的人;守信的人;博闻广识的人。三类损友则指:惯于装饰外表而内无真诚的人;工于媚悦面善态柔的人,巧言令色的人。对于外表恭敬行为虚伪的人,孔子深为厌恶,他愤怒的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治长》)孔子广交益友,其道也日益。  
3、“听其言,观其行”是孔子了解人的方法,同时也是他择友的方法,孔子弟子宰予善于言辞,孔子听信他的话,以为他很有志气很勤奋,但是后来孔子发现他白天睡大觉,很生气,并认为过去“听其言而信其行”(《公治长》)不对,把它改变为“听其言观其行”。(同上)通过全面观察其言行,孔子要了解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动机、思想、品质。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就是说弄清一个人的动机,他所走的道路和他安于什么,不为表面现象迷惑,就真正认识了这个人。对于人的评价要以观察为准,而不可人云亦云。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正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