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后表现有哪些 习得性无助是什么病?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1366 阅读

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后表现有哪些

习得性无助是什么病?

习得性无助是什么病?

就是有点把自己孤立了,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合作

有哪些“习得性无助”的例子?

买股票的散户,买啥跌啥,跌的怀疑人生,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和习能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行为,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没有习能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什么意思?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什么是习得性无助?

我虽然不了解,但根据我理解,习得性无助是恶性循环的结果,即在控制环境下,小白鼠因为无法避免惩罚而产生的无助行为
据此,我觉得最好用行为疗法,即让对方产生控制感,利用负强化基本思路,让他看到实施某种行为可以避免惩罚或减少负性刺激量。但是,由于习得性无助可能导致抑郁症,因而又必须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和提高他的参与性(合作任务、强迫性任务)

以德性无助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
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动机的五种理论?

1.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其主要观点是: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强化的行为更倾向于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比如: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老师为了让学生好好学习,会奖励学生小红花、小卡片等。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会奖励允许学生多看一会电视、多玩一会游戏,或者买一个玩具等等。
2.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其主要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而人具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所以马斯洛认为人因为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比如:人因为有了生理需要,所以会学习吃、喝等行为。
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其主要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地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的不良情绪。所以趋向成功的人更加倾向选择复杂度为50%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水平会提高避免失败的人更加倾向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水平会降低。
4.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维纳,其主要观点是: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的考查方式是维度和因素的匹配,这里需要考生能够准确的识记每一个因素所对应的维度,以便在考试的时候能够顺利地实现再认。
此外,在这六个因素中,如果学生长期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强,那么他容易产生骄傲、自负的心理。但是如果学生长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那么他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教育心理学上将后者称为习得性无助,其通常表现为: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丧失自信心等。考生需要着重注意一下,习得性无助经常以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