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交往禁忌对照表
250kw用多大电缆?
250kw用多大电缆?
250kw用3x300平方的铜电缆
如果是铜电缆,电缆沟敷设,敷设距离100米以内的话,选用2根120平方的电缆,如果选用单根需300平方,但300平方的敷设难度较大。
250千瓦需要3x300平方的铜电缆。
由功率公式P1.732UIcosφ 有IP/(1.732Ucosφ),所以电流可如下计算:
I250/(1.732x0.38x0.85)447A(用三相市电计算,功率因数取0.85)
由于电流值较大,建议选铜线。下表是铝线截面和其安全载流量的对照表,故先把铜线对应的电流值447A转换为铝线的对应电流值。铝线的电流值为铜线的(1/1.29)倍,即447/1.29346A。由表可查得:单芯电缆可选150平方铜线;三芯电缆应选300平方铜线。
儿童18-19码是多大?
鞋子18码是指孩子的脚长14厘米。19码是15厘米。鞋码通常也称鞋号,是用来衡量人类脚的形状以便配鞋的标准单位系统。
儿童鞋子尺码对照表厘米:
12号 鞋长11.0cm 适合6-9个月的宝宝。
13号:鞋长12.0cm 适合6-9个月的宝宝穿。
14号:鞋长12.5cm 适合9-12个月的宝宝穿。
15号:鞋长13.0cm 适合12-18个月的宝宝穿。
16号:鞋长13.5cm 。
17号:鞋长14.0cm 。
18号:鞋长14.5cm 。
19号:鞋长15.0cm 。
不要给宝宝穿过大的鞋子,对于孩子来说,鞋子不合脚过大也是会伤脚的,而且过大剩余的鞋子空间,对于宝宝的走路活动会受到影响,也更容易使宝宝摔倒。这个禁忌,宝妈最好别犯。
鞋码刚刚好的也不能穿,对于以前的旧鞋一定要及时更换,过大或者是过小的鞋子都是会对宝宝脚造成伤害。以前孩子穿着手工制作的棉布鞋,鞋子小了,孩子可以给鞋子顶个洞。但是现在的鞋子使用了各种强力的化纤材料,如果鞋子太小,对于宝宝脚的损伤就更大了。
宝宝怎样才能长高呢?
今天,我们来谈谈长高这件事儿!
首先让我们一起做个有关“身高”的小测试:
女性,请按以下公式计算:
[父亲身高(cm)+母亲身高(cm)-12.7(cm)]/2 ± 5.08(cm)
男性,请按以下公式计算:
[父亲身高(cm)+母亲身高(cm)+12.7(cm)]/2 ± 5.08(cm)
[公式来源:Mitchell E. Geffner, MD,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儿科教授]
对于公式的预测结果你还满意吗?你的实际身高是否在预测误差范围内呢?根据笔者身边小伙伴们的数据来看,实际身高确实基本在预测范围内,而且大多数是中值右偏的水平呢!
那么,父母的身高真的能决定孩子的身高吗?公式预测的未来身高准确吗?如果有可调控的因素,那又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决定了最终定格的数据是“+”,而不是“-”?
熊猫调查
下图向我们展现了100年(1896~1996年)内,全世界人民的身高变化!
女性
男性
数据显示,我们虽然没有日本那样高的增长率,也没有超过韩国的平均身高,但其实我们已经超过了日本的平均身高!可是近年来,我们听到的声音却多是“我国人民越长越矮”!这又是为什么呢?下个百年,国人的身高趋向何去何从?抛开地域人种的原因,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据调查,身高的个体差异性60~80%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而只有20~40%是由外在的环境因素决定的。根据中国385个家庭的数据统计,基因对于孩子身高的影响约占65%。由此可见,基因对于身高虽然有着不可逆和不可控的影响,但并不是如此的绝对!
面对“长高”说放弃?当然不!
或许“儿子”的身高超不过孙杨、宁泽涛,“女儿”的身高比不上傅园慧,但还是有着约35%的希望可以让我们搏一搏!
让我们先从生理的角度了解下长高这件事儿吧!
生理知识小课堂
妈妈肚肚中——骨骼发育已经开始啦?!孕期9周,宝宝的头颅开始钙化,肋骨逐渐形成。孕期10周,宝宝的各个部分已具雏形,除四肢和躯干外,手腕脚踝清晰可见。孕期11~12周,宝宝的骨骼细胞加速发育,钙盐逐渐沉积,骨骼开始变硬,肢体慢慢变长;关节初步形成,手指脚趾分开。孕期13~14周,宝宝的乳牙开始形成;骨骼进一步发育,肌肉开始逐渐结实起来;孕期15周,宝宝的指关节开始活动,可微微感受到胎动;孕期16周,胳膊、腿发育完成,关节明显活动;孕期30周,除了头骨较软,且每块头骨间还保留着缝隙(保证生产时头顺利通过产道),宝宝的其它部分骨骼已基本变硬。
孕期钙的摄入量:
孕早期(1~3月)800mg/d
孕中期(4~6月)1000mg/d
孕晚期(7~9月)1000mg/d
通过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妈妈们在不同孕期增加钙摄入量是十分必要的呦!孕中期,宝宝的骨骼开始发育,因此孕妈妈的钙摄入量应随之提升;孕晚期时,宝宝的骨骼钙化加速,这正是胎儿体内的钙储蓄的时期(胎儿80%的骨钙积累来源于此时),所以这时孕妈妈需要高钙的摄入也就不难理解啦!
把握关键时刻!——生长发育黄金期
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在短期内都会有显著性的增加。
婴儿期:1周岁内增速最快,平均增长约20~30cm。
学龄(前)期:3~6岁,平均增长5.02~7.62 cm
青春期:WHO世界卫生组织定,10~20岁为青春期。但青春期起止的早晚,以及在这期间身高突增的幅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和性别差异性。女孩身高的突增期,约出现在11~13周岁;男孩较之晚两年左右;不同个体,可能提早或延后约为2~5年。在这期间,平均整体增长25cm左右。
在这三个生长发育的黄金期,孩子们体内的生长激素水平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而体内生长激素的水平正是调控骨骼的增长的重要因素呦!所以,把握“天时”十分的重要!千万不要白白浪费了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这宝贵的机会呀!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时间”的秘密,让我们再来探索下“骨骼究竟是如何增长”的吧!
长高,“长”哪里?—— 神秘的骨垢板
有没有想过这件事儿——骨骼到底是如何长长的?人们通常说的“骨垢线闭合”又是怎么回事儿? 其实,骨骼增长是骨组织生成(骨钙沉淀)和骨组织溶解吸收(骨钙溶解)共同发生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增长和影响身高的骨骼是“长骨”(主要存在于四肢,呈长管状)。长骨的主体称为“骨干”;两端称为“骨端”,又称“骨垢”。 长骨的发生和增长,以“软骨内成骨”为主。胎儿时期,形成初级骨化中心,外表面的成骨细胞不断成骨,内表面的破骨细胞又不断溶骨;随之,骨髓腔不断横向、纵向扩大;长骨干部不断增粗、增长。
出生后,长骨在生长过程中,骨两端的软骨内又先后出现新的骨化中心,称为次级骨化中心。在个体的成长发育时期,骨骺与骨干之间有一定厚度的透明的“有生命”的软骨组织,称“骺板”或“骺软骨”。这部分软骨的骨化方向是呈辐射状(由中央向四周)进行,一侧形成骨松质,另一侧形成为薄层骨密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这层软骨组织的厚度逐渐减小,被骨质所取代。当骨骼的“增长”完全停止后,软骨会完全骨化,就形成一条紧密的缝,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骨垢线”。
Tips:通过上面的科普小知识,可以打破我们对骨骼认识的几个 “小误区”啦!
1. 骨骼的生长不仅是“增”的过程,同时也是“减”的过程;是骨钙沉淀和流失共同作用下的动态过程呦!
2. 骨骼的增长,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骨骼本身长度的变化,而是在激素调控下“软骨组织”所支持的成骨作用!
3. “骨垢线”,其实是X光下显示出的软骨存在的一条“痕迹”。当闭合之后,其实才变成了一道“缝”,即所谓意义上的“线”!
今天普及了有关“长高”的生理知识,明天,让我们一起探索下“35%”的外界因素,为你介绍一下“长高”小贴士吧!
宝宝的“长高日记”—— 抓住35%的机遇
一日三餐,马虎不得!
让你孩子“动起来”!
睡眠,不是件小事儿!
进入微信公众号【熊猫儿童健康】,回复关键词如“咳嗽”,即可获取相关优质文章!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