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的大海怎么画用马克笔 孩子喜欢绘画,报绘画班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3887 阅读

白天的大海怎么画用马克笔

孩子喜欢绘画,报绘画班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喜欢绘画,报绘画班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创造力?

首先了解美术教育的规律,孩子根据年龄分为涂鸦期,象征期,造型期,十岁左右才进入造型期,这之前,最好不要学素描类锻炼造型的东西,一是用处不大,二是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所以,在适当的阶段学适当的东西,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
从美术的功能上来说,是可以增强孩子的创造力的,这就是你说的影响吧!学音乐会使孩子聪明,学美术可以使孩子创造力想象力提高!

有没有什么推荐的治愈系图书?

治愈人心,推荐看几米。从小到大现在都一直喜欢的几米,家里有好多本,隔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每次看都深深的感动。

马克笔与颜料的区别?

马克笔又称记号笔,是各类专业手绘表现中最常用的画具之一,其种类主要分为油性和水性两种。初学者在练习阶段可以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水性马克笔。
颜料是指能使物体染上颜色的物质。颜料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性的,有无机的和有机的区别。无机颜料一般是矿物性物质,人类很早就知道使用无机颜料,利用有色的土和矿石,在岩壁上作画和涂抹身体。有机颜料一般取自植物和海洋动物,如茜蓝、藤黄和古罗马从贝类中提炼的紫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如何划分西洋、东洋和南洋的?有什么比较统一的标准吗?

西洋、南洋、东洋等词汇自古以来就有,直到今天,还有诸如“厦门南洋大学”等名称。那么,古代的中国人是如何划分西洋、南洋、东洋的?过了这么多年,它们又经过了怎样的历史演变?它们之间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吗?
静夜史认为,想了解这些,首先就要了解“洋”的概念。
“洋”,即指盛大,广大的意思,《尔雅》中提到“洋,多也”。宋代以后,“洋”首次作为海域被提出。北宋末年,徐兢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提到了“白水洋”、“黄水洋”;南宋初年,赵德麟在《候靖录》中提到“今谓海之中心为洋,亦水之众多处”,此处的“洋”,指的是大海中特定的小区域。直到元代,“洋”才开始作为特定的海域,“西洋”一词也用来特指现今的印度南部沿海地域,像元代的航海大家汪大渊就曾在《岛夷志略》中多次提到过“西洋”这个词,如其中古里佛条中的“当巨海之要冲,去僧加刺密迩,亦西洋诸国之马头也”,昆仑条里的“舶往西洋”,大八单条里的“国居西洋之后”都提到了“西洋”一词。
从明代开始,“洋”作为范围名称正式被官方认定,从郑和下西洋开始,“西洋”的含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包含的区域扩展到包含忽鲁姆斯在内的“西洋诸国”。“西洋”一词成为当时的热门名词。当时的明朝以婆罗洲(加里曼丹岛)、文莱为界,将东面的部分称为东洋,西面的部分称为西洋。明朝的张燮在《东西洋考》中有,“文莱即婆罗国,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东西洋的界限在如今的东经110度。
在明朝末期,也开始有人将西洋代指西方国家,因为当时的明朝与欧洲国家来往比较频繁,这个含义已经与如今的“西洋”很接近了。
明朝中期以后,“南洋”也开始作为一个名称出现。其实远在唐朝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来到如今的东南亚一带谋生,明朝末期,大量的汉族涌入该区域,当时也叫下南洋。清代以后,朝廷曾设“南洋大臣”一职,管理诸项事务。“南洋”一共包含如今东南亚十一个国家,如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等,如今专指东南亚诸国。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同一时期,还有另一种说法。郑观应在《盛世危言海防上》有“南洋起厦门,包汕头、台湾、潮阳、甲子门、四澳、虎门、老万山、七洲洋,直抵雷环为一截”;此处的南洋,指山东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及广东各省,南洋水师的南洋指的也是山东以南的沿海诸省,主要活动于长江口以南的东海、南海。但大多数时候,南洋仍以第一种说法为准。
清代末期,因为当时的政治原因,我国与欧洲诸国及日本的联系日益增多,所以当时的“洋”的含义又发生了变化。虽然当时“西洋”狭义上仍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但广义上还包括欧洲等地,后来又泛指西方国家,主要是欧美国家。至此,“南洋”,“西洋”的含义正式形成,且不再变化。
而东洋最早出现于宋代的东大洋海,在元人陈大震的《大德南海志》中,又被分为大东洋、小东洋两部分;大东洋指今日加里曼丹岛以南至澳洲的海域,小东洋则指今日靠菲律宾诸岛与加里曼丹岛海域。但“东洋”作为一个名词,真正为人所熟知,还是在清朝以后,字面意思是东面的海洋,在汉语中主要代表日本,在日语中也代表东亚地区。“西洋”、“南洋”、“东洋”,这三个词的含义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而且还见证了中国近千年来的历史巨变。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