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呢 孩子8岁,想学画画,请问各位家长有什么门道呢?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3058 阅读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呢

孩子8岁,想学画画,请问各位家长有什么门道呢?

孩子8岁,想学画画,请问各位家长有什么门道呢?

哈哈哈其实世界上所有的学习都没有门道可言,主要是看方法,不知道这位家长的“门道”和我的方法是一个概念。学习有一个过程,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见找个好老师的重要性。关于这个的话我想把美术宝1对1网校推荐给你。这真是一家良心网校,勤勤恳恳做教育。老师都很好,是孩子学习美术的引路人。

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趣?

什么是乐感?顾名思义,一个人对音乐的感觉就是乐感。说到“感觉”,其实是很难用准确的文字和言语来叙述清楚的。因为感觉只能是“感觉”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或是说出来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出现类似“乐感”这样的词句,比如说用手抚摸东西,人称“手感”;吃进嘴里的滋味,人称“口感”;受伤时会有难忍的“痛感”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我认为,乐感如果非要用语言来表述乐感,那么它实际上是一种悟性。什么又是悟性呢?悟性是指对人、对事的理解和敏感,对人性与共性的了解能力。
悟性高的人往往要比普通人敏感,比一般人更加具有敏锐力、洞察力,常常会注意到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
比如说,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由作曲家何占豪和陈钢创作于1959年,当时他们响应的是“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号召。交响乐如何民族化,他们想到并走上了一条创新的道路,那就是敢于尝试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素材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这就是悟性,别人想不到的他们想到了。
其实每个人对声音都是有感觉的,只是在于你有没有去开发它。因为音乐的范围很广,比如大自然的风声、雨声、虫鸣、鸟啼等,都可以把它听成乐音。只不过这种感觉能力每个人不尽相同而已,至少它有高有低、有多有少、有大有小。
我在中国音乐学院上外国音乐欣赏课时,老师给我们听过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当时我学习的专业是音乐文学,因此同学中有不少并不是搞音乐出身的,而是从事文学创作的。在我们听过这首交响曲后,老师问我们的感受,有的同学就说心里觉得有点儿难过,有的同学说听到了哭泣和挣扎等等。
尽管先天的因素是乐感的重要条件,但我认为乐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比如说,我的女儿毛毛从四岁起开始学习钢琴,因为不喜欢,后来没有坚持下来。她有一个表姐没有学过钢琴,对学钢琴不感兴趣。有一天电视里面放钢琴曲,毛毛那时候已经不学钢琴了,但她还会下意识地随着钢琴摇摆肢体,并跑向电视机,而她表姐无动于衷,无所谓。所以学和不学是有区别的,他们俩人都在不喜欢钢琴的状态下,一个人是有感觉的,一个人没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