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课间操的特点 孩子在幼儿园不爱参与集体活动,老师怎么说都没有用,怎么办?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285 阅读

大班幼儿课间操的特点

孩子在幼儿园不爱参与集体活动,老师怎么说都没有用,怎么办?

孩子在幼儿园不爱参与集体活动,老师怎么说都没有用,怎么办?

小家伙出现种状况,千万不要吼他,那样会让他无所适从,内心更恐惧和别人交往。告诉他要怎样怎样,也只是告诉他而已。一旦到真实场景,小家伙还是鼓不起勇气,便又会像原来一样。
我们要做的是用行动,把小家伙从自己的状态中带出来。
去和幼儿园小朋友的父母做朋友。咦?是我的孩子不和小朋友玩,我和他们的父母做朋友有什么用?告诉您,非常有用。
小家伙在幼儿园里我行我素,说明他在幼儿园没有小朋友和他玩。以他现在的状态,也不会主动去融入到他们之中。
我们呢,多接触接触同班孩子的父母,找几个合得来的做朋友(他们的孩子要比较好相处,开朗、友善)。
平日里,多让几个孩子聚一聚,玩一玩,增进增进感情。这几个玩的比较好的小伙伴,到了幼儿园,也会经常聚在一起玩。
体会到和小伙伴在一起的快乐,又能被他们接受,小家伙会很乐意跟着他们一起做事。
我们给孩子提供与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比说教效果好很多。
在家里和小家伙做幼儿园场景游戏。刚开始时,让小家伙扮演老师,我们扮演小朋友,其中一位可以把他上幼儿园的表现演出来:别人都在排队,你在晃悠,别人都在喝水,你在晃悠,别人都在小便,你在晃悠。让他从旁人的角度看一下自己平常的表现,同时,也让他看看,有和他一样习惯的小朋友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做法。
家多玩玩这个游戏,时不时互换下角色。一是,我们可以更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所思、所想、所做。二是,也能通过情景带入表演,让小家伙有了亲自尝试,体会的更深,知道自己在面对一些事时,应该怎样做。
尤其是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他会不知所措,会选择逃避(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不想融入到里面),通过这种模拟演练,他会更清晰的知道该如何去做,从侧面也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以后再遇到类似事情,会有底气去做。
上面说了这么多,归到一点就是,让小家伙多多接触周围的人和事。少和他讲道理,多告诉他如何改变的具体方法。从而帮助他打开心结,敞开心扉,勇敢地拥抱幼儿园生活。
(以上图片均来自东方IC)

大班孩子如何教育?

1、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学龄前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几乎他们的全部生活都需要有成年人的护理。小学生的生活就和学龄前幼儿大不一样了。首先,小学的生活内容和幼儿园不同,小学生大部分在校的时间是从事课堂学习,课间时间很短,并由儿童自己支配。其次,在小学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与幼儿园里阿姨和孩子的关系不同,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不是生活方面的照顾。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所以家长必须在孩子的学龄前阶段,预先做好准备,才能使孩子适应学校的生活环境。要注意让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帮助父母择菜、摆餐桌、端饭、扫地、擦桌子、整理小人书等以逐步提高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否则,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旦改变生活条件,孩子就会不能尽快的适应。还要培养幼儿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让孩子知道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也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性,紧迫感。
2、提高幼儿自己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学龄前幼儿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和游戏不同,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带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活动,学习是学生的学校里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努力系统学习知识和技能。儿童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且有时要学习自己虽然不感兴趣但也必须学习的内容。这就是说,学习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的。
孩子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有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学龄前幼儿是缺乏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带有很大的不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事物的干扰与支配,它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能进行系统地思维,也不会控制自己的行动。父母的任务就是促使幼儿在上学之前具备初步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动的能力,这样孩子上学后,在课堂上才能精力集中,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通过做游戏活动和其他方面要处处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使孩子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
自觉性,就是能够清楚地看到行动的目的,并且积极地做出努力,以达到这个目的。幼儿的活动,通常是即兴式的,没有确定的目的,因此,也很难排除干扰,克服困难、贯彻始终。为了提高孩子的自觉性,父母在孩子从事各种活动时,要启发诱导他们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帮助他们自觉加以实现,如要求自己画一样东西,做一样,或者在游戏中扮演个角色,这时家长要支持、指导,鼓励孩子去完成自己的计划。
坚持性是顽强地贯彻到底,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幼儿的这种能力只有在生活中不断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因此,要让孩子明白,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经过努力,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遇到困难,应该好好地思考,想出有效的办法,完成预定的计划,不可半途而废,为了使幼儿这会克服困难,就要要求他们完成不太容易的任务,因为太容易的事情,会使他们感到做成一件事,并不需要认真地思考和艰苦的努力。但也不要给幼儿太难做的任务,太难做的事会使幼儿失去信心。总之,在幼儿确实遇到困难时,成年人应当给他以指导,帮助他克服困难,完成任务,要尽量帮助孩子,避免造成有始无终的失败结局。因为胜利的喜悦,最能鼓励孩子提高坚持性。
自制力是幼儿排除外来干扰,是掌握自己的愿望、情感,从而控制自己行动的能力;是幼儿为实现一定目标而支持努力的心理过程。从另一角度看,也就是排除干扰,掌握自己愿望和感情的过程。有的父母不懂得培养这些心理素质对幼儿将来进行学习和劳动的重大意义,常常在孩子画画时递给孩子一块糖,或者在看小人书时向他们问寒问暖,这样做,无意中对幼儿起到分散学习注意力的作用,对于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十分有害。我们应当在培养幼儿坚持性的同时,随时注意帮助幼儿增强自制力。
3、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心情
幼儿看到比他们大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这在幼儿的心目就产生了一种值得向往,值得羡慕的形象,孩子们也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背着书包上学怎样引导孩子使他们自己愿意快快长大,这就要坟家长向孩子讲述学校与幼儿园的不同,学校是进行教育的场所,在那里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能使孩子掌握某些在幼儿园不可能学习到的技能和技巧,因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的向往,这种向往是建立在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的基础上的,所以是有益的。
宝贝的爸妈还要向孩子介绍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可能的情况下,带领孩子参观小学校,让他们亲身体会一下小学校里宽大的校舍,学生上课时良好的课堂秩序,小学生大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学生能写会算的技能,就会对小学生产生敬仰羡慕的心情,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