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控制急躁的情绪
如何避免急躁,培养自己淡定从容的性格?
如何避免急躁,培养自己淡定从容的性格?
一时半会是很难改过来的,要自己慢慢控制的。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健全人格的有效心理训练方法。
急躁、易怒 倘若你发现自己遇事容易急躁、感情容易冲动,那就应多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长距离步行或射击等缓慢而需要有耐心的活动项目。这类体育活动能帮助你调节神经、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可以使易急躁、易冲动的弱点得到改善。
只要你坚持锻炼,自信心一定会逐步增强。...和急躁的性格说拜拜.心理学家找到了几个战术来应对怒火,当然,它未必立刻生效,但如果我们多使用这些方法来处理矛盾,或者试着用这些方法与人交往,当我们面临突如其来的冲突时,这些平时的训练就可能发挥奇效。. 战术一,纠正认识上的误区。也就是要控制那些不理性思维,它会导致我们头脑中的映像模糊,使我们丧失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也更容易对他人发火。常见的误区包括:武断,因一个负面因素而忽视其他的正面因素;“超概括性”,就是以一个人的特点来概括一群人,将矛盾扩大化;主观,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衡量其他人的行为,比如某同事迟到了,认为他肯定是什么原因,根本不考虑实际情况;“戏剧模式化”,不管实情如何,自己认定某种情况一定会发生,像编剧一样导演生活;贴标签,预先给某人某事贴上一个标签,对它的判断局限在这个前提下。. 战术二,耐心倾听。完全投入地倾听他人,包括你的身体表现:看着对方的眼睛,跟着对方说话的节奏,这能帮助你找到你们之间的分歧所在。耐性的倾听是为了掌握正确的信息,比如,一个很重要的约会,对方却迟到了很久,如果你一见他就愤怒地指责对方,争吵很可能就此爆发。
如果先给他个解释的机会,也许结果会不同。站在他的角度考虑,也许他一路上遇到了特殊情况,也是心急如焚呢。 .战术三,艺术地批评。 给对方建设性的意见,要求现实、准确,而不是给他“上一课”。就事论事,不跑题,不要给对方下结论,要知道,任何人都不希望别人对他说“你就是这样的一个货色,没救了”。强硬的建议通常会伤害别人,使他产生抵触心理,无法建立对话,受挫的对方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而无辜的你还一直以为你对人家好,人家该心存感激。
2、缓解自己的压力当自己的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尽可能去做一些可以发泄自己压力的事情,这样会很有帮助的; 3、规律化的生活和睡眠有的时候是不是发现自己如果前一天睡眠不好的话,第二天会比较容易急躁,所以无论多忙,每天尽可能保持规律化的生活,保证睡眠的时间;4、做事情前多思考将事情各个环节尽可能考虑充分,这样做不仅仅可以改掉你自己急躁的坏习惯,更可以使你做事情更加成熟和稳妥。 6.可以去练习瑜珈遇事急躁,缺乏耐心,沉不住气,这是一种不良的情绪。这种毛病在血气方刚的青少年朋友中较为常见。
诗人萨迪说过: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的确如此,急躁常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审视客观条件而任意行事,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急躁与一个人的气质和性格类型有关一般来说,胆汁和多血质的人往往比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更易急躁。如A型性格的人有较强的紧迫感与竞争心,可见到他们整日忙忙碌碌、慌慌张张。常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钻不进去,沉不下去,因而效率并不见高,效果也不一定好。当然,除气质与性格对引有一定的影响外,与一个人后天所处的环境与教育、自身的修养、认识也有较大的关系。....那么,应该怎样克服急躁的毛病呢?. 1、认识到其危害。只有充分认识到某事的危害,才可能有自觉去克服的动机与力量。在实际中,急躁的人易带来以下不良后果:一是浮光掠影,挂一漏万。如看书时,有的同学走马观花,一目十行,但事后一回忆,却不知所云,做作业或考试时也是错误百出;二是骑虎难下,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有些人喜欢说起风就是雨,美其名”雷厉风行”,一旦有个或听到个新奇的想法,就不顾自身的主客条件如何,鲁莽上阵,不做冷静的全面的利弊与可行性分析论证。其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甚至让自己下不了台;三是常感情用事,易发脾气,出言不逊,不计后果,不顾人家的自尊心与个性特点,一味强求别人与自己保持统一,从而使人际关系难以和谐。有时好心也得不到好结果。四是给自己造成不愉快、烦躁的心理,影响身心健康。. 2、要形成冷静慎重,三思而行的习惯。要看到世界是复杂的,不可能都按我们个人的意愿行事,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约。有时光靠”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易将事情弄糟。因此,要冷静地思考,慎重地决策,全面地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耐心地处理,尽量避免一些偏差,提高办事的效率。
如果条件暂时不成熟,一是尽可能创造条件,二是耐心等待时机,三是对不具备可能性的事就改换目标或途径,以免费力不讨好。. 3、适时进行自我暗示,以消除可淡化急躁心理。如,当急躁情绪出现时,就自己提醒自己:”要冷静点,靠着心急能解决问题吗?心急只会把事情弄糟的。”何必太心急呢?”等,也可请人在发现自己有急躁情绪又没意识到时,及时提醒一下。从而帮助自己恢复情绪的常态,以避免急躁心理。
孩子变得特别急躁该怎么办?
性格急躁与气质类型有关,有的孩子一出生都是胆汁质,有的是多血质,有的是粘液质,有的是抑郁质。不同的气质类型脾气也不相同。但一般说来,性格急躁是指某些方面、某些时候性格急躁,而不是指所有的时候都急躁。比如,这位妈妈就说:有的时候写作业很认真,不急,有的时候急躁。所以,需要一一分析这些急躁行为的原因,去理解孩子为什么此时着急,然后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采取相对的措施,形成新的习惯性思维及新的习惯就行了。而在很多个方面都养成了不急躁的习惯,这个人可能就不算是急躁的性格了——找到问题的原因、机制,再对症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是我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思路。
一、“外出吃饭着急”的问题
经过和妈妈的探讨,理解了孩子吃饭着急的原因:我们是一家三代生活在一起的,爷爷奶奶爸爸生活很单调,没有亲属,什么好吃都给他吃,所以孩子不知道要谦让。在没有上学前,我们一家去广东玩,吃饭的时候炒了一盘鸡蛋(他爱吃),姥姥夹了一筷子,结果他拿着手打了姥姥一下。
所以理解这个问题:他外出吃饭很有胃口,又没有要谦让的意识和习惯,这样看到爱吃的菜,不管不顾着急吃就很正常了。所以,妈妈简单地说孩子不要急就不管用了。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孩子自私,孩子的自私并不是那么根深蒂固的,其实大部分就是没有分享的意识和习惯,有了这个意识就好了。
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平常,在合适的机会和他探讨(不是说教啊)这些事儿,八岁的孩子自己会逐渐明白这些分享谦让的道理(认知疗法)。然后,在遇到这样的场合的时候,预先答应他:如果不急,就给予奖励。(行为疗法,此时的强化是需要的,在形成新的行为习惯方面有促进作用),之后对他的表现讲评、探讨,逐渐地,分享的意识会成为他的习惯性思维,他也因自己的美德被赞赏而得到乐趣,会逐渐养成新的行为习惯。
二、写作业着急的问题
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孩子有时着急是因为他着急写完了去看书或者去玩儿。这就理解了孩子着急的原因,因为有吸引他的东西,自然可能会着急了。当然,我们不会禁止他看书或玩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孩子对快些写作业的看法(认知)。如果孩子这么想:欲速则不达,如果匆忙写作业,在着急的情况下容易出错,还要回头改,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还潦草。所以,不如从容一些写,反而可能更早地写完。而且,着急写,又能提前多长时间呢?好好写完,没有心思,就可以痛痛快快完了。我觉得八岁的孩子可以明白这些道理,另外家长可以先试着用类似的道理说服自己,如果自己能被真正说服,那孩子也可以(你的道理要真正能让人信服)。
妈妈有个疑问:我在他写作业的时候,也跟他说要慢慢写,但是效果不好。
其实,和孩子讲道理,要在平时,要在他情绪好的时候、交心的时候慢慢说,孩子写作业已经开始急躁了,再去劝他不急效果很差——急躁的情绪会自动持续,这是情绪的规律。(参考: 轻松了解情绪的奥妙)。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可以在孩子可能会开始着急的时候,告诉他:如果能做到不急,就给予奖励。逐渐地孩子就不急了,和他探讨的思维慢慢就成了习惯性思维,就把问题解决了。
三、我孩子的经验
我女儿三四岁的时候脾气有些着急,在家里有时急得又蹦又跳地哭。有时一个很小的玩具找不到了,她就很着急,急的要哭了。此时,我会和她说:东西又没有长腿,跑不出咱们家,所以不用急。等你不找的时候可能就找到了。这个新的认知不是马上见到效果,但是说得多了,平常也和她说,也通过几次慢慢找、或者不马上找,以后果然找到了东西的体验,在找不到东西的时候,她逐渐不着急了。
女儿以前是在多方面都着急的,比如东西忘记带了,东西弄坏了、拼图拼不好了、作业不会做了......所以,这有一些共性,就是孩子把这些事情看得太大了,不得了。以前,我说要读懂孩子,怎么读懂,其中之一就是想想自己是否也会这样,换做我,如果一个事情我觉得不得了,有可能发生损失的时候,我一定是着急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孩子逐渐体验到这些都没什么,即使这样又怎么了......——这是一个从核心思维改变孩子的方法,在孩子小的时候效果最明显。
所以我遇到她着急的情况,等她平静下来以后,经常和她说:这有什么啊?东西坏就坏了呗,再买就可以了;忘了就忘了,又怎么了?拼不好就拼不好,以后再拼,作业写错了就写错了,有什么啊?......同时,我的态度也是很放松的,让她逐渐体验到很多事情其实是没有那么重要,是没什么的。逐渐地,这些话也成了她的习惯性思维,遇到这些情形她会自己说:没什么,慢慢来。丢就丢了呗,又怎)。而核心思维的原因是我二十岁左右时给自己树立了很高的理想和目标,而且一定要达到,为了这个目标,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求自己培养节约时间、思维敏捷的习惯。
有这样的认知,着急思考的行为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认知直接影响行为)。所以,就会不顾时间、地点、条件都要求自己快速思考,(主观要求不符合客观条件,自然容易出问题哦),这也是导致我容易疲劳、头痛的原因之一。
找到了原因,就要说服自己改变这个不合理的认知。说实话,这真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因为以前的习惯性思维已经根深蒂固,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使自己信服的。其中的过程不细说了。最终,我深信,欲速则不达,只有不着急,从容地思考,不在不合适的环境下思考,从长远来看才是最有效率的。这样,我逐渐在实际思考的过程中说服自己要慢一些,逐渐新的思维成了习惯性思维,也养成了从容思考的习惯,今天,这个新的习惯性思维也根深蒂固了。所以,我从容的习惯也是很牢固的
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形成习惯,就逐渐改变了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