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句技巧口诀大全 的得地的缩句用法口诀?

[更新]
·
·
分类:金融
3165 阅读

缩句技巧口诀大全

的得地的缩句用法口诀?

的得地的缩句用法口诀?

缩句的三删三保留:
口诀:“的”“地”去前;“得”去后;保留“着”“了”“过”。
1、三删:
有的长句子都有很多修饰的词语,“的”、“地”字前面的词语可去掉。
(1)“地”去前:
例如:
小花猫高高兴兴地晒太阳。
缩句:小花猫晒太阳。
(2)“的”去前:
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缩句:钟声回响。
(3)“得”去后:
有的长句子中有补充说明的词语,也就是补语可以删去。“得”后补充说明的词语可删掉。
例如:
小明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缩句:小明笑。
2、三保留:
(1) 保留“着”、“了”、“过”。
“着”“了”“过”表示动作完成的状态,不能删掉,否则就改变原句的意思了。
(2)否定词、疑问词必须保留。
如:
“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缩为“我不同意要求”,“不”必须保留。
(3)“把”与“被”必须保留。
“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
如:
“他把我那个紫色的水杯带来了”缩为“他把水杯带来了”。

我看见一只麻雀站在地上缩句?

我看见麻雀站在地上。
缩句技巧“顺口溜”:“的”“地”去前“得”去后,“着”“了”“过”“没”要保留。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缩句?

答案是:牧童的短笛子。在做缩句时,去掉修饰词语,“地”字前面的词语;去掉形容词语,白勺“的”字前面的词语;去掉补充说明词语,双人旁“得”字后面的词语;去掉状语,时间、地点等状语;去掉数量词语,保留中心词语。口诀技巧:找出句子的主谓宾,比较主要词语。

缩写句子:照片上的老人的双眼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

翻开照片,只见照片上的老人双眼默默地注视着远方海边翻飞的海鸥们,照片上的老人是我的叔叔,时年70岁,是去看看孙子时,儿子带他去海边,由于老家是在内陆,很少看到海鸥,所以刚看到海鸥时,他特别兴奋,双眼一直黙黙注视着海鸥儿子觉得画面很美,于是拍了这张照片。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愿代语文课而选择别的科目代课?

我是因为教语文累垮了身体而转行的。教师不愿意代语文的现象,在小学、初中很普遍。
凡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小学、初中的任何一门课程,一般都不存在什么问题。学校的领导,在给教师安排教学科目时,一是所安排的课程,尽可能地和教师的所学专业对口;二是要各尽其能,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师的特长。这样的安排,无可非议,非常合理,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我是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校长便安排我代初中语文。
但问题来了。我所在的那所学校,校领导给每个教师每周安排的课程为14节左右,不论科目,不管文理。语文教师,尤其是教毕业班的语文老师,教学任务是很重的。校领导给我安排的是两个毕业班的语文。我所在的学校,是所县级重点初中,每班有60名左右学生,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每天工作都在十多个小时。长期的超负荷的工作,语文教师中经常有累得生病住院的。
学校领导给所有教师每周安排14节课,貌似公平。但表面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语文老师的工作时间远长于其他课任教师;语文老师的工作份量,也远重于其他科任教师。这主要体现在,其他教师代一门课程,只批改一门作业。而且批改作业,只打“?”、“?”号,批改一本作业,用不了两分钟的时间。而语文老师,虽然也是代得一门课程,却要批改两门作业——语文作业和作文。
1995年之前,全国实行得是单休日,学校每周上六天课。学校每周每班上七节语文课,包括两节作文课。我代两个班的语文,每周上14节课。学校统一要求,语文老师每两天最少布置一次作业,每两周最少布置一篇作文。作业、做文必须全部批改;日记除外。
这样算下来,按照学校的最低要求,语文老师每天必须批改60本作业。批改语文作业,不能只打“?”、”?”,需要逐字逐句阅读、批改。每本作业,最少得花3分钟左右的时间。每天批改60本作业,就得花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作文每天必须平均批改10本。为备战中考,初三学生的作文,作文的字数都在500字以上。逐字逐句批改一篇作文,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批改10本作文,所用的时间为1小时40分钟。这样算下来,每天仅批改作业、作文的时间,就需要差不多5个小时的时间。而教数理化等课程的教师,每天批改作业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小时。
语文老师的工作量大,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学校本应在奖金方面有所体现。但学校在期末评奖金时,只按教师的代课节数和所代课程的学生考试平均分数考评,根本不考虑老师的工作量大小。
正因如此(当然,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我们那所学校的语文教师,后来都陆续转行从政了,我亦如此。
中、小学教师不愿代语文的原因,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