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喜欢摔东西是怎么回事 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生气就情绪失控,很崩溃和乱砸东西的习惯?

[更新]
·
·
分类:生活百科
2014 阅读

宝宝喜欢摔东西是怎么回事

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生气就情绪失控,很崩溃和乱砸东西的习惯?

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一生气就情绪失控,很崩溃和乱砸东西的习惯?

你好,我可以回答你这个问题,我碰到过很多人和你的情况类似。
情绪有三种状态,而你一生气就砸东西,属于典型的激情爆发的情绪状态。远的说像中举后的范进,近了说比如齐达内世界杯上用头撞人,其实都是激情爆发的情绪表现。
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特别多。有这么一个姑娘,嫁给本地一户人家,平常看起来挺和善的,但只要她老公惹到她,就会哭闹不止,不管什么时间,都会给她妈妈打电话,或者直接离家出走,搞得婆家人苦不堪言。后来我跟她妈妈聊才知道:1、她妈妈的情绪也存在问题。碰到事情就会哭泣,不懂得控制情绪;2、她的爸爸性格很暴躁,经常打骂她;3、她的奶奶脾气也很差,在她小的时候,她爸爸和她奶奶经常当着她的面吵架。
所以说情绪问题可以追根溯源,同时情绪还有情境性的特点:就是在某一个情境中更容易爆发。
明了这两点,接下来就可以谈情绪的控制问题了。
一、要控制情绪首先要学会识别情绪。如果情绪到来的第一时间你不能识别情绪,那你就谈不上去控制它了,所以要先学会识别情绪。你可以经常问自己:我现在的情绪是怎样的高兴还是忧伤、愤怒还是恐惧?这个方法一定要每天都练习,在你练习的过程中你慢慢的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这样当你在生气的那一刻你才能迅速识别它。二、 一旦能识别,就可以尝试控制了。我们刚才谈了情绪的情境性特点,就是当时的情景更能引发你的情绪,所以你要控制情绪,在你一识别到它的时候,你一定要让自己迅速的离开这个引发你情绪的情景,同时尝试着深呼吸,慢慢的走路,一段时间就可以平复下来。说一个更具体的做法:有一个人,有一次他生气的时候,把自己的手机摔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只要一生气,就摔手机,而且每次都摔坏,之后就后悔,只能再去买手机,如此反复发生,他前后买了十几部手机,后来他听取了专家建议:生气的时候,就出去走走,不要停,直到自己觉得情绪平复了,再停下来,用这种方法,慢慢的学会了控制情绪,再也没有摔过手机。三、你可能认知上存在一些问题。可以让专业人士帮助你进行认知上的调整,这样你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改变,人也会逐渐理智。四、 刚才说到情绪的源头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你的情绪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往往你可能拥有一个有情绪问题的父亲或者母亲,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更多的看不到他们怎么控制情绪,而是学会他们怎么不控制情绪,也就是遇到事就发脾气,所以你可以想想家里是不是有这么一位亲人,把根源找出来,共同探讨解决办法。这是我关于你的问题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你。

宝宝8个月就开始要扶东西起来走路,该如何纠正?

宝宝8个月开始扶东西走路是一种好现象。不奇怪,也不必大惊小怪。
纠正抑或制止是愚人做法。
需要的是保证正常发育所需营养,给予一定助力扶持,掌握适量运动时间,保障足够睡眠。
睡眠对孩子来说于吸纳营养物质同等重要。不同月龄的孩子都有科学足额的睡眠时间,需要我们了解掌握。
8个月孩子尝试走路当今不应少见多怪。一,如今的孩子,无论母乳或是奶粉喂养,营养都是足够的。足以唤醒孩子的天性生长点,部分的达到或者超过临界值时,自然会有8个月要扶东西走路的现象。
二,本能使然。人的自控性,能动性是与生俱来的。加之个体差异,种族特性遗传基因不同,个体表现有早晚差异。8个月孩要扶东西走路属于心理学上的早慧现象。
三,环境因素造成。
国人重视孩子抚养是传统的,具有文化价值。但真正重视莫过于今日。上朔40年,多子多福年代,一对夫妇3一5个孩子常见,6一7个不多,甚至12一3个……孩子多如坷垃蛋子,尽在脚下碍事。哪有功夫照看,别说早教了。常常围被窝一两周岁,会坐门墩轰鸡子了,还没被父母教过走路哩。何谈8个月会走路?
自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孩子成了金圪塔。胎教丶早教,爷奶不松手,外公外婆抢着抱,小姨小姑也争夺。你逗笑,我教说,他又掐住小腰肢让走步。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8个月的孩子也会熟能生巧。
四,个体特性也是个无解的奥密。
我身边有个8个月会忙跑的孩子。
这孩子是个女孩,将近8个月的一天中午,母亲把她放在草苫子上说:“乖,你坐这儿玩。妈给你幹条条喝。”
“嗯!”孩子听话地照例坐下。
可是奇迹发生了。
“嘿嘿……嘿嘿——”正在做饭的母亲忽然听见有小孩的笑声。正疑惑是哪里来的时,扭头一看,自己的女儿正摇一晃地走到厨房门口了。母亲哪还顾得幹面条,咣当一下放下幹面杖,走近女儿,一把揽在怀里,把嘴唇紧紧吻在女儿小脸上,嚅动着,两眼泪水汪汪——
如今这孩子在乡镇一家医院做主治医师,病人爱戴,医院宝贝似的看待。从入学到工作都很让父母顺心放心。
结束语:8个月的孩子要扶着东西走路值得高兴,不必纠正。家长所要做的是掌握时间长短,活动量大小,保持正常喂养,足够睡眠。决不能放任不管。